备课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按参加人数分集体备课和个体备课,而按时间又可分为基础备课、周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常年备课。
我们很多的教师习惯于学期备课(学期初制订本学期学科教学计划)以及课时备课,即上一节课,备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教法、学法、板书……等等,这是上课教师应该做的,属于基础备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须在备课上下一番苦功。如何做好备课工作,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实践体会,谈谈对于政治课备课的一些做法。
第一、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教学水平的备课手段,集体备课的意义在于让老师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就是大家一起研究教学,一般是这样的形式,教师们坐在一起对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研讨以及讨论这节课该怎样上,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年轻人思维活跃,老教师经验丰富,通过交流,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但教无定法,各人还应根据自身特长制定能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案。
在集体备课中,科任教师共同商讨本周的课时如何安排,根据教学内容该怎样去组织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备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亦可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还有少数教师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只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来一次集体备课。甚至有极个别教师把集体备课理解错了,担心别人的教学成绩比自己高,对集体备课只是流于形式,保守甚至误导。
第二、周备课。
所谓周备课,顾名思义,就是要备一个星期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之前不仅要知道这一课要讲的内容,还要知道这节课的相关内容包括前后的知识联系,以及这节课在本周的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形成完整的政治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每一点滴的内容,使自己的教学有条不紊,做到前后贯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加快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把握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周备课的好处固然很多,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个别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周备课的意义所在,为了应付检查,周备课只是流于形式。
第三、课前备课。
前面说到周备课,即上一周就准备好了下一周的上课内容,但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政治课,也许你在上课前有一件社会新闻,或国家大事正好发生了,恰恰又可以用到你的课当中,那么你就要在上课前对已准备好的备课内容及时进行修改。例如在学期初讲授初二政治“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犯”时,刚好在学校门口处张贴有通缉令:通缉云南大学生马加爵(杀害4个同室同学)。笔者将这一与教学相关的案例引入课堂,拉近政治课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自己的授课更加贴近时代脉搏,用马加爵事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了解社会、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学生通过对马加爵事例的讨论、分析,加深对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认识、理解。
第四、课后备课。
课后备课,是指上完课之后,针对上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补,对教学教法进行总结。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在我们对某个教学环节估计有误,或对教材内容的组织处理及所采用的教法不太合理时,上课便很容易表现出来,若发现后及时进行修改,下次讲课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不论是失误的修改,还是经验的总结都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都会使我们工作得到很好的改进。笔者的教案组成当中有“教学后记”这一部分,“教学后记”实质是课后备课,坚持写“教学后记”可以改进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积累经验,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成效。
第五、常年备课。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利用的政治教学资料,但很可能当你用的时候,想不起来,当你不用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所以作为一个政治教师,要勤积累,懂得收集可用的社会新闻、事例、案例等教学资源,及时动手把它们记下,结合教学内容上课时择优而用。
笔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坚持灵活运用以上几种形式进行备课,通过实际的教学,所带班级的政治教学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亦有很大的提高。
编辑者:哈尔滨家教网(www.hrbqhj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