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哈尔滨启航家教网!请【登录】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付款方式 加盟

讲述:我这样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


来源:哈尔滨家教网 日期:2007-10-1
现在,我终于如愿以偿,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走进了清华大学,成为一名正式的清华研究生。回想起来,一路上经历过无数的辛酸和坎坷,现在体会到得确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欣慰,尤其是我考研的那段岁月,真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想到自己当时得到那么多朋友、兄弟、家人、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看着现在还有很多学弟学妹们同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着、拼搏着,我心中也默默地为你们祝福,同时我也希望我自己的在考研过程的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能给正为自己的梦想拼搏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首先,提起考研,一开始复习资料的选取就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市面上有形形色色的资料,让人看的眼花缭乱,但我们必须冷静下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而且首先要精(因为复习时间有限,我们必须保证少而精的情况下在适当根据自己的时间再有所增加), 比如数学资料的选取,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是对大学上课时用的教材比较熟,复习起来应该比较方便,所以在数学一开始的打基础阶段,就沿用了我们本科时的同济四版的高数上下册、浙大概率、以及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线代这几本教材,之后又选择了一本《数学复习指南》,以及自己在海文上暑期强化班的课堂笔记,这些是我所有的数学复习资料,看起来虽少但是每一本都做过两三遍,力求对其知识点有尽可能深入地理解。

  英语资料的话,真题解析必不可少,此外需要有专门的阅读练习题和单词书,最后最好有一本专攻写作的书。政治的资料大体都差不多,有一本讲解基本概念的复习全书,多做题,多思考,就可以了。专业课的话除了报考院校推荐的参考书目和历年真题外,还最好有老师的笔记,报考院校的相关课程的平时考试题目,因为做这些题目能让你提前更好的熟悉出题风格和难度要求。此外自己还需要主动去找一些类似的题目多加练习。

  当选好复习资料之后,就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大致的安排,比如可以把考研分为几轮,我个人认为三轮或四轮为佳,太少达不到知识的强化,太多有时间不允许。如果复习的比较早,可以在暑假或暑假前的时间定为打基础的阶段,主要以数学和英语为主(可适当复习专业课),这个阶段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你以后的复习进度和复习效率,甚至还会影响你真个过程的情绪,暑假、九月份这个阶段就是进行对你前一轮复习过程中遗留问题的一些重点突破,这个阶段也是政治和专业课的打基础阶段,十、十一月份则是非常关键的四门课程一起强化、熟练阶段、也是提高自己复习效果和知识升华的关键阶段,十二月份、一月份则是最后的强化冲刺阶段,这个阶段强化英语的写作,政治的主观题记忆,数学、专业课的准确度和速度。

  时间安排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以后,就做了心中有数,不会因为看到周围人看得比自己快而着急,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目标而迷茫。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阶段性计划再细划自己的时间,把它分配到每一天,让自己时刻能感觉到自己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逐渐的增强自己的信心,提高自己的兴奋度。在每一科的具体复习上,我们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比如你考清华的工科,那么你的数学和专业课必须要很好,这样就要求你在时间的安排以及精力的分配上有所侧重,如果你英语还可以的话,你可以把时间分成上午下午和晚上 三大份,让数学和专业课占其中的两份,而英语和政治占其中的一份,当然有时根据自己的进度做灵活的调节还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还要根据每一科中各个部分的比重和难易程度来规划科目内的复习时间,比如政治五科的复习中,明显马哲和政经较难理解,需要你花相对多的时间来复习这两科,而不能机械的把时间平分给五科。

  至于一些具体的复习技巧,相信在海文辅导班上或者其他老师都会讲得很精彩,我这里想着重指出的是,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放平稳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地一个一个知识点去攻克,不能有任何的眼高手低的现象出现,这样吃亏的肯定是你自己,此外就是我们要非常慎重的对待考研,对于大部分现在还在学校读大三的考研同学来说,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这段黄金时间,因为首先学校无形给你提供了很多有利的复习条件(你不用担心住宿、吃饭等);其次在学校教室里上自习,有很好的氛围,可以相互激励,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提高效率;此外最重要的是和周围的同学老师有一个非常方便的交流学习环境,切不可自己认为第一次考研无所谓,大不了再考一次这种想法。也不要觉得别的同学大四很享受生活,自己却过这种生活觉得是一种浪费青春,其实不然,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

  总的来说,考研对你来说就像是第二次高考,是你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转折点,所以不要抱怨老天对自己的命运的不公,要知道其实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看你是否把握住每一次黄金般的机会,去实现它,升华它。由于篇幅有限,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略写如上,希望对各位奋斗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启迪和帮助。

编辑者:哈尔滨家教网www.hrbqhj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