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家教网报道:世界著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国际数学联盟原主席法捷耶夫(Ludwig D. Faddeev)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不必为是否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等奖项焦虑,重要的是人们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他说:“我认为现在中国数学家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上升,所以大奖终将会到来。” 今年77岁的法捷耶夫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与陈省身、杨振宁、谷超豪、葛墨林等几代华人科学家都有密切往来。1986年,他任国际数学联盟主席期间,中国数学会加入了该组织。10月末,他访问了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出席了该校举行的陈省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记者在采访时请教法捷耶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选派很多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拿到金牌,最近20年来中国有15次总分第一,但是,大陆目前还没人获得40岁以下数学家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海外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摘得过奥数金牌,也获得了菲尔兹奖。中国不乏数学天才,为什么一直没有产生本土的菲尔兹奖得主? 对此,法捷耶夫回答,自己一向不愿强调菲尔兹奖的影响。因为,奖章或奖牌的归属,往往反映了评委的喜好。譬如,俄罗斯产生诺贝尔物理学家的人数少于西欧,但并不代表俄罗斯的物理学研究不如西欧。大奖往往显示出学术界对谁最感兴趣,授奖是个复杂的问题。 “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人们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当然大奖显示出了研究水平,但是一个人不应当为了得奖而工作。当人们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工作,大奖也许就会到来。”他说。 法捷耶夫自1986年开始访问中国。这些年来,他的印象是,中国对基础研究十分支持,这与欧洲和美国正在发生的情况形成了对比。在他看来,基础科学在中国更受重视。 他说,中国迄今在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都建起了数学研究大楼,从物质条件来看,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相比。虽然现在的研究力量仍然不够,但是这些大楼的出现,证明了中国对基础科学的关注。相信这种情况不止出现在数学领域。 他以陈省身数学所为例说,这里研究数学的年轻人的数量之多,让他印象深刻,这里的条件显示出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第一流工作的可能性。“很显然,中国正在快速迈向国际数学界很高的地位。” 不过,法捷耶夫也指出,当今有个不好的风气,最好的学生往往读大学时报考法学院、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对此十分担忧。” 他说,很快人们就会意识到,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律师和经济学家,需要更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很明显,实体经济不只是需要经理人,也需要工程师,需要生物、医学、物理、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美国有信号显示,该国正在试图改变教育现状,发展更多的工科教育。俄罗斯最近也有类似的讨论。 法捷耶夫还说,他注意到中国正在花大力气邀请过去出国的人才回国效力。他对这种做法持保留意见。他说,过去一些年里,俄罗斯同样有很多科学家到了国外,虽然“科学无国界”,但对于俄罗斯的教育来说是个损失。他自己的研究组当年约有15人流失,他虽然希望他们回来,但是从客观来看,这些人已经不再年轻,已在国外定居,而且他们的子女也在国外接受了教育。 这位学界领袖对俄罗斯的领导人说过,花高价请出国的人回国,对于那些当初留在国内的人是不公平的,留守者与国家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时期。而且在同等职位上工作的人,应该享有同等的待遇,不能相差太大。 俄罗斯数学家格力高里佩雷尔曼几年前因解开庞加莱猜想而备受瞩目,而他拒领菲尔兹奖和100万美元的千禧年数学大奖,更成为一大谜团。佩雷尔曼之前与法捷耶夫同在俄罗斯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工作。法捷耶夫说,在发表论文解开庞加莱猜想之前,佩雷尔曼多年没有发表过研究成果,但是研究所一直在支持他。后来他提出了辞职,研究所试图劝他留下,但他最终还是离开了。 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经常对俄罗斯的年轻人说,科学研究是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本身给你带来满足感,而且还能拿到工资。就像一个笑话说的,你可以“花政府的钱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科学家最重要的是做自己的研究,遵从内心的兴趣,而不是别的什么。
更多请浏览哈尔滨家教网资讯中心:www.hrbqhjj.cn
编辑者:哈尔滨家教网(www.hrbqhj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