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家教网报道:新闻背景 海南省日前宣布将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面铺开国学教育的省份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海南省各小学四、五、六年级及初中所有年级,都将开设国学课程。 在北京、南京、郑州等城市,一个个被称为“现代私塾”的教育模式引发各界反思,“孔子学堂”让孩子每日在学堂读经诵典,不写作业,也不考试,学校在巨大争议中独行…… 海南试点: 把国学种子埋在孩子心里 根据海南省教育厅要求,海南各试点学校每学期安排16课时,每周安排1课时,由语文教师或其他专职、兼职教师进行国学讲解。同时,学校每周将安排1次早读时间或1节课余时间进行集体经典诵读。 到明年9月,海南省国学经典诵读课程试点将由现在的各个市县区的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扩展至各个市县区的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和初中阶段初一、初二年级。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系列丛书,是海南省国学教育试点市县区孩子案头教材的读物。主持编纂这一读物的华中师范大学研究员张新彦说,国学在中国古代是主流的教育形式,中国几千年文明之所以没有被割裂而得以完整延续,与国学的传承密不可分。而长久以来,我们的中小学甚至大学,在国学教育上是有许多欠账的! 张新彦认为,目前中国学生被网上阅读占据了过多的时间,这些来自全球的信息良莠不齐,在课业负担本就沉重的情况下,如果任由网络信息占据学生阅读时间,很多孩子将丧失与历代大师对话的机会,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就是要给孩子这个机会。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信息如何爆炸,不管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如何便捷,手机、电脑如何进入学生书包,决定人之为人的基本界限没有变,一批古代先贤用文字清晰概括的思想精髓,不会因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许多当代人在反思时,也往往会发现,国学教育对改变当下道德缺失、社会失信、孝道危机有好处。古人的某些总结,精辟之极。”张新彦说。 经典诵读: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有的学校,甚至把“国学”作为学校特色来抓。 国学专家陈路加说,他自己开了个国学班,其中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前天刚读完《千字文》,按照这样的速度,小学六年的生字表,他只需两年就能学完。 陈路加说,古人从不讲大道理,不空谈,比如《三字经》里面的“父母呼,应勿缓”,就是说“父母叫你,要快速答应”,“孝顺”就在里面了,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陈路加认为,现在的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电脑人、机器人,某个领域的熟练工人,而不是会思考、会联想的人。“该懂的大部分不懂,不该懂的都懂!”比如《千字文》里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就说早上起来,要刷牙洗脸,大扫除。讲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儿,现在的孩子,几个会扫地?“实际上很小的事情,其实很重要”。 实际上,2007年开始推行的“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反响非常热烈。2007年暑假,主办方与央视合作,推出“我爱诵读”暑期特别节目,请小学生来读经典,效果很好;2008年,主办方认为,中华文化的传承,除了读经典,还要重习俗,这一年,主办方组织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台晚会,其中清明晚会在江苏录制,请名人、名家包括学生、教师一起,静读经典;到了2010年,主办方组织了6个传统节日的晚会,除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外,还增加了七夕、重阳这两个节日。 正是这些形式多样、表达丰富的活动,使得“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人心,2010年,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此举也意味着国学教育将堂堂正正地回归校园。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透露,诵读中华经典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弘扬文化的过程。从整个国家和民族层面来看,亲近经典、承续传统,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另外,诵读经典不仅利国,也利己。读经典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人的价值理念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一个人语言能力非常重要的途径。 争议依旧: 价值观是否符合现代 中小学生是否适合学国学,是否能够理解古典文化的精粹,各方人士多有疑惑。 与海南省的试点不同。某省教育厅曾下发通知,严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推荐《三字经》,并将书中的“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内容进行删节,理由是,这些内容或封建思想严重,或轻视女性、轻视劳动等,与时代发展相悖。 通知一出,有人叫好,有人反对。反对者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古典文化都是精华,一点都动不得;另一种认为阅读无禁区,不该人为删减。 某市为了搞“国学普及”,在很多公交车厢里图文并茂地挂了全套的“二十四孝故事”。多数市民只知道“二十四孝”属于传统文化,是宣传孝道的,对其内容并不详知。这一挂出来,要么活埋儿子养老妈,要么休妻讨好母亲,要么大冬天趴在冰河上抓鱼,要么尝老爹的粪便检验病情……于是,质疑声频频:提倡孝道没问题,但用这么偏执的故事当范例,到底有多少可模仿性、可学习性?甚至有人怀疑,看了这些故事,会不会对孝道彻底绝望,甚至走到其对立面。 有调查显示,坚决支持孩子进行专业的“国学启蒙教育”的家长,占到了15%;而希望孩子能接触“国学”,又对“国学启蒙教育”抱着观望态度的家长,占到了75%。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果在学校、尤其是教师这一层面上,对推行国学教育没有深刻的认识,那么,在课堂实践中的国学教育将可能走样,甚至流于形式,与设立课程的初衷背道而驰。 某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陈夫义认为,试点学校和教师,要分清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国学教育短期内也许只是对提高孩子的语文、历史有帮助,但将长期作用于孩子心灵。学校、教师不能总把目光盯在升学率上,要关注孩子的长期成长。 张新彦说,做好这项工作,需要一些具有教育家情怀的校长,需要一些敬业奉献的教师。就教师而言,许多人原来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也是片断式的,也需要“补课”。这其实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升的过程。
更多请浏览哈尔滨家教网资讯中心:www.hrbqhjj.cn
编辑者:哈尔滨家教网(www.hrbqhjj.cn)